冯桂芬

[清代]

冯桂芬(1809~1874)晚清思想家、散文家。字林一,号景亭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曾师从林则徐。道光二十年进士,授编修,咸丰初在籍办团练,同治初,入李鸿章幕府。少工骈文,中年后肆力古文,尤重经世致用之学。在上海设广方言馆,培养西学人才。先后主讲金陵、上海、苏州诸书院。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,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“中体西用”的指导思想。著有《校邠庐抗议》、《说文解字段注考证》、《显志堂诗文集》。

冯桂芬(1809~1874),字林一,又字景亭(又作景庭),自号邓尉山人。江苏苏州府吴县(今苏州)人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)庚子科李承霖榜进士第二人。精历算、钩股之学。尝避兵至上海,总司江南机器制造局添建广言馆事。书宗欧、虞,工行草,疏秀简逸,别具畦町。著《校邠庐抗议》。卒年六十六。冯桂芬因出生时,正值桂花开放,故得名桂芬。冯桂芬祖辈累世名门望族。到他父亲这一代,家中失火,从此一蹶不振。他自幼博览群书,通经史,精历算、钩股之学,以才学闻名乡里。自幼聪慧特异,读书能一目数行。20岁弱冠,补为县学的生员。冯桂芬在贫困交加中发愤图强。年轻时,曾为该邑县令记室,兼治钱谷。县令由于拖欠纳粮,要被夺职罢官。他尽力为县令争辩不得,拂衣而去。冯桂芬遇事能深思熟虑,虽然沉默寡言,但是面临大事、决断大疑,他就会慷慨激昂,直任不辞。冯桂芬严于律己,不轻易与人交往,尚未出仕,已经名重大江南北。

道光十二年(1832)参加乡试,考取举人。道光十二年(1833),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,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,称他为“百年以来仅见”的人才,并招入抚署读书,收为学生。又参加道光二十年(1840)庚子科礼部试、殿试,钦赐一甲二名进士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在道光二十三年,他任顺天乡试同考官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五月,冯桂芬为广西乡试正考官,旋丁母忧,服阕,曾任金陵“惜阴书院”山长。道光二十四年,典广西乡试,得士多名宿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,冯桂芬重返京城。

咸丰三年(1853),太平天国于南京建都,他则被指派于南京附近的苏州,协助组织军队与太平军对抗。咸丰十年(1860),太平军攻下苏州,兵败的他前往上海,并继续参与李鸿章的湘军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,之后并协助李鸿章,以英美兵器经验自创淮军。幕僚期间,他完成了政论代表作《校邠庐抗议》四十篇,提出“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,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”。他的主张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,被资产阶级维新派奉为先导。俞樾曾经赞扬他“于学无所不通,而其意则在务为当世有用之学”(《显志堂集序》)。

清军夺取苏、常后,他于同治元年(1862)力请李鸿章奏减苏南田赋,最后朝廷同意苏州、松江、太仓三州府减税三分之一,常州、镇江府减税十分之一。章太炎在《訄书·定版藉》中曾予以抨击。晚年移居木渎后,在家开修志局,纂修成《苏州府志》153卷。曾先后主讲南京惜阴、上海敬业、苏州紫阳、正谊诸书院,舆地、算学、小学、水利、农田,皆有讲求对当时的河漕、兵刑、盐铁等问题尤有研究。论学不为门户之争,能接受资本主义影响,主张“采西学”,“制洋器”。工书法,书宗欧、虞,工行草,疏秀简逸,别具畦町。冯桂芬后卒于木渎寓所,葬在天池山北竹坞鸡窠岭,木渎现辟有“榜眼府第”。苏州绅民为他立祠奉祀。在他去世后,光绪九年(1883)《苏州府志》付梓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