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中

[清代]

汪中(1744—1794)江苏江都人,字容甫。幼孤贫,赖母授读。少长,游书肆,借阅经史百家书籍,过目成诵,遂为通人。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。以母老不赴朝考。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,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。笃志经学,尤精《周官》、《左氏传》,兼治诸子。与同乡王念孙、刘台拱为友,服膺顾炎武,自许为私淑弟子。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,撰《黄鹤楼铭》等文,传诵一时。后至杭州文澜阁掌《四库全书》,旋卒。有《广陵通典》、《春秋后传》、《容甫先生遗诗》、《述学内外篇》。

清朝的汪中生于扬州,其言不在体制的三界内,其状常跳出礼序的五行外,算得上是清朝文坛与学界的“一怪”吧。

汪中七岁那年父亲死了,家里穷得揭不开锅,就辍学了,母亲开了个“家族小企业”,专门生产布鞋。应该说送孩子读书的钱是有的,但她母亲也许觉得学校里的“应试教育”很害人,也就不送他上学,她自己白天当老板,晚上当老师,居然把汪中教得博古通今。

汪中没进学堂,但他喜欢学堂,他常常到学堂里去玩,在学堂里读书的人,爱得“厌学症”,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偷懒不做,就给汪中几粒糖或几个玩具,汪中给他们做作文,据说老师大为赞赏,汪中也就这样做了一个“编外学生”。长大以后,他还是爱去学堂,安定书院每来一个新“校长”,汪中腋窝下面便夹着经史子集,前往书院,一去就提出疑难问题,学堂老师常常回答不出,闹个大红脸,夹着尾巴赶紧走人。

汪中很狂,他爱骂人,谁都敢骂,什么都敢骂。他说扬州城里,读书读通了的只有三人——— 王念孙刘台拱,排第一的当然是汪中。时有某士大夫者,写了一卷诗书,特来请汪中评定,汪中笑嘻嘻对他说:“君不在不通之列。”那人大喜过望,连连作谦虚状,汪中看他那副模样,大笑着说:“君再读三十年书,可望通矣。”汪中口才一般般。一次与洪亮吉同放一舟,高谈阔论,激烈争辩,不料洪亮吉铁嘴铜牙,滔滔雄辩,把汪中辩了个气急败坏,他动口动不赢,就动手,一把把洪亮吉推舟下水,呛得老洪直吐白沫,幸亏船夫水性好,把老洪给救了上来,不然真会闹出人命案来。

学而优则仕,读书人读那么多书,都是准备“货与帝王家”,赚养家糊口钱的。汪中早年也有过这念头,每次科举开试,他都参考。有一回,有个姓孟的督学主持江苏科考,踱步到汪中考桌旁,汪中为逞其才,三下五除二,考完了就交卷,大力拍桌子:“今日当吓死小孟矣!”他喊人家主考官“小孟”,自有科举以来,谁有如此壮举?他说当吓死小孟,意思是其才气吓人一跳。这个小孟呢,也是个好玩的人,出榜那天,把中举者全部公开上墙,从上到下,就是没有汪中,次日,“炮再九鸣,又四人扛一案出”,众人一瞧:“超超等第一汪中。”弄了一个恶作剧,把汪中吓了个半死,“小孟”就对汪中说:“前日小孟没吓死,昨日当吓死小汪矣。”汪中有才,而且考试也比较顺利,再去金銮殿一试,也许就可以弄个高官干干了,而汪中呢,却不干了。乾隆五十一年,吏部侍郎朱珪典试江南,行前放出话来:“吾此行必得汪中为首选。”可这个汪中听到这话后,却学习许由,赶紧“洗耳”去了,连名都不去报,这“首选”之事,自然也就无从谈起,汪中也就这样终身不仕。